Thursday, July 10, 2008

三合水法


向地震死難者致哀

  汶川、青川、都江堰等,本來在川北不為人知的地方,一個下午間變為全球的焦點,觸動了全球華人的心。「五.一二」汶川大地震,摧毀了多少家庭,奪取恐怕要超過八萬多條生命,喪親災民的悲痛,可想而知。歎天災難料之無奈!高興的是全國上下一心地救災,誓將破碎的家園重建。接著的暴雨,也苦了各地的老百姓,但相比之下,暴雨成災,不多不少是人為的,誰叫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勢頭下,不好好的治理河道呢?無論如何,地震災區的重建才是當務之急。
  地震之後,都有種種不同的說法,比方說,為什麼沒有地震預報?是否奧運傳遞聖火當前,政府不想節外生枝,以至沒有預報?更有人將「一.二五」、「三.一四」,「五.一二」等跟「八」字有關的數字連在一起,連同網上有關奧運五福娃的預言,把八月八日準備開幕的奧運會,說得將面臨一場浩劫似的,簡直是無謂之至。研習術數,也要實事求是,作無謂的揣測,弄得人心惶惶,於事無補。

三合
  除了要比較各種不同風水理論的差異外,我實在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三合玄空風水上,但為了回答重慶讀者劉君來電查詢有關三合消水和納水的問題,我還是借《風水天地》一隅之地,借題發揮一下。
  稱為三合玄空,因為它也是宗楊公為祖,只是演繹不同,所引伸出的風水理論、歌訣等,亦有蠻大的差異,甚至可以說截然不同。至於是否楊公原意,先不在這裏討論。

  一般的三合羅盤上都有正針和縫針兩層,有稱為地盤和天盤。聚賢館的「三元三合實戰混合盤」則在正針和縫針之間,加上了中針一層,而在正針和縫針層下,各有一百二十龍分金。三合家以正針格龍定向,中針撥砂,縫針納水。
  既然是問水的問題,而唐.曾文辿《青囊序》有:水交三八要相過」,水與向有著微妙的關系,那麼我們先集中看正針和縫針。曾文辿是楊公的徒弟這一點,應該不會有人有異議。
  正針和縫針上,同樣都有由八干四維十二支所組成的二十四山,每山十五度,然而,縫針與正針錯開,猶如縫針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七度半,如圖一所示。


  假如坐向(正針)是正子山午向的話,即子午的正中央,那麼從圖上可見縫針必定是騎線,故此三合家取坐向,斷無正向之理,而所取的坐向多為兼向(以正針而言)。同理,縫針中每山的正中央,在正針中亦必然為騎線。
  同樣的八干四維十二支,同樣的二十四山,但由於對《青囊序》中「二十四山雙雙起」不同的理解,卻引伸出後世如三合家的「雙山三合」的處理辦法。「雙山」指壬子、癸丑、艮寅、甲卯、乙辰、巽巳、丙午、丁未、坤申、庚酉、辛戌、乾亥,配以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,如壬子同宮、癸丑同宮等。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指長生、沐浴、冠帶、臨官、帝旺、衰、病、死、墓、絕、胎、養。顧名思義,長生、臨官、帝旺為旺,衰、病、死、絕為衰。「三合」亦源於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中長生、帝旺和墓的組合,而「雙山三合長生水法」,亦以來水取旺、去水取衰為主要的依據。總之,以從旺方來水、衰方去水為大吉。

三合水法
  由於是三合的緣故,從而有木局、火局、金局和水局共四局。以天干而言,木、火、金、水有陰陽之屬,如甲、丙、庚、壬為陽,乙、丁、辛、癸為陰;又陽之所生為陰之所死,陰之所生亦為陽之所死,所以共有八局。
甲木局:亥、卯、未 癸水局:卯、亥、未
丙火局:寅、午、戌 乙木局:午、寅、戌
庚金局:巳、酉、丑 丁火局:酉、巳、丑
壬水局:申、子、辰 辛金局:子、申、辰
  同樣是亥、卯、未,不論次序,可以是甲木局,也可以是癸水局,一陽一陰,截然不同。由於「雙山」的關係,亥、卯、未有乾、甲、丁相隨,寅、午、戌有艮、丙、辛相隨,巳、酉、丑有巽、庚、癸相隨,而申、子、辰則有坤、壬、乙相隨,所以同樣是「艮寅」來龍,可以立陽火局,也可以立陰木局,取向要視符水口而定。見圖二及圖三。

  陽順陰逆,從圖二及圖三中可見,陽局的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,陰局的則按逆時針旋轉。無論是哪一山取旺向,必以左水倒右取陽局、右水倒左取陰局,來營造一個旺方來水、衰方去水的大吉之局。既然是縫針納水,從圖二和圖三中亦可看到,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是以縫針的雙山為准。




  劉君的問題不在這裏,而是在問:「水從天盤的巽、丙方來,從天盤的辛方出水,立壬山丙向兼子午來消納水神,是用地盤立壬山丙向兼子午來消納水神?還是用天盤立壬山丙向兼子午來消納水神?」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,我想劉君應該能自己找出答案。



城門訣
  前面提到的「水交三八要相過」,是「三元玄空」中「城門訣」的要旨,但它有兩個含義:
一、 三為震、八為艮,無論哪一個是向首,另一個必定在旁邊,意思是以向首之兩旁論城門,而只是用「三八」以示其餘。
二、 《河圖》「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」,「三」與「八」是生、成的關係,進而引伸為「合」的關係。以有合為正城門(又稱正馬)。
  以前面壬山丙向為例,中元五運、下元七運、九運,城門在辰、未,以辰方為正;上元三運、中運六運,城門在辰;上元二運、下元八運,城門在未;上元一運、中元四運則無城門可用。無論是哪一個元運,總以向首(離之丙)的兩旁為主(巽之辰、坤之未),這是紫白九星運用的結果,以城門方有水放光為吉。
  反觀三合水法,無論是左水倒右、或右水倒左,仍然是以在向首兩旁,只是與元運無關。既然是這樣,那麼三合玄空為什麼也談三元九運呢?

收山出煞

理氣天書
  《天玉經》一書,舊本題楊筠松撰,但書出宋代,相傳宋.吳克誠得異人傳授此經,惟克誠早逝,子景鸞盡得其藏書。及長,從學於陳摶,景鸞承其指授,於宋仁宗慶曆年間(公元一○四一年至公元一○四八年),應薦入都,授司天監正。以論牛頭山山陵事下獄,遇赦後佯狂,削髪於天門西岸白雲山洞。宋英宗治平(公元一○六四年至公元一○六七年)初,遺書與女而終。女即䖍倅[i]張道明之妻,以其書授廖瑀。以上是取材自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。言下之意,有懷疑《天玉經》為偽託,借風水祖師爺楊筠松的名義而已。
先不懷疑真偽,《天玉經》篇首中語出驚人,所謂:

江東一卦從來吉,八神四個一。
江西一卦排龍位,八神四個二。
南北八神共一卦,端的應無差。

  寥寥數語,玄妙得簡直像猜謎一樣,自從明末清初蔣大鴻錄於《地理辨正》後,注釋凡數十家。難怪《天玉經》篇尾更重言其玄妙之處:

世人不知天機秘,洩破有何益。汝今傳得地中仙,玄空妙難言。
翻天倒地更玄玄,大卦不易傳。更有收山出煞訣,亦兼為汝説。
相逢大地能幾人,箇箇是知心。若還求地不種德,隱口深藏舌。

  從字面上去看,言玄空之妙,難以言傳,最後更千萬吩咐,倘若遇上「不種德」之人,無論是學風水的徒弟、或只貪求一塊吉地之人,寧可深藏不語,免得有心術不正之人,妄用風水伎倆直接或間接害人云云。不愧被溺稱為「楊救貪」。

明知故犯
  然而,諷刺的是,楊公卻因此而身亡。據坊間的記載:

  公因術精,名馳寰宇,處之盧王諱光稠,慕而請見,談論天文地理,無不透徹。盧父母未葬,求公指點山水來龍,公慨然允諾,扦在萬安。公云:『此地當出九五之尊。』盧正謀不軌,甚合其意。一日,盧偶問公:『此處還有出天子之地否?』公曰:『有一十八灘,灘灘皆出天子。』盧恐他姓得之,藏毒害公。楊公病還三僚,舟至雩都韓信峽溪口壩,是夕,公已仙逝,葬「拾此玉」,至今名為楊公峽。公年六十七,歿於唐光化三年庚申歲二月初九日戌時。

  「光化」是唐昭宗的年號,「唐光化三年」即公元九○○年,「二月初九日戌時」即己卯月丁卯日庚戌時。享年六十七歲。
  「盧王諱光稠」是指盧光稠。唐末朝廷積弱,盧光稠與譚全播聚兵為盜,逆反於南方,故自以王相稱。
  「萬安」屬江南東道。唐玄宗開元十一年(公元七二三年)分全國行政區為十五道。江南東道治今之江蘇、安徽境內長江以南,及浙江和福建等地。
  「雩都」屬江南西道。江南西道治今之安徽省長江以南西部、湖北省長江以南東部、及湖南東部之地。「韓信峽」實是「寒信峽」的訛誤。「寒信峽」在雩都縣東北六十里,與車頭嶂臨江對峙,每歲峽中先寒,故名為是寒信峽。

收山出煞
  《天玉經》篇尾中有極具爭議的一句,就是「更有收山出煞訣」。看上去好像是有一首歌訣叫「收山出煞訣」,但實際上,別說《天玉經》全文,就連與《天玉經》一樣,專門講理氣的《青囊奧語》,也沒有提到應該是如何個「收山出煞」法,所以有心人便說這是不傳之秘,只有世代師徒口授,因此就算如蔣大鴻般聰明,也無法洞晰「收山出煞」之奧。坊間流行的收山出煞訣如下:

四墓乙辛丁癸山,坤艮寅申子午間。
出煞山頭一十四,總宜傾卸不宜攔。
餘外十山為收歛,須將生氣密牢關。

  歌訣的前兩句已經說明了何謂「出煞」,從而推之,「收山」可知。出煞的坐向「總宜傾卸不宜攔」,相反地,收山的坐向卻宜「收斂」。「傾卸」指佈局要寬闊開陽,而「收斂」則指遮罩收藏。莫說是否真的有「收山出煞訣」,哪怕真的有「收山出煞訣」,這一首歌訣也不見得就是唯一的「收山出煞訣」。

  既然蔣大鴻將《天玉經》錄入《地理辨正》中,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蔣大鴻是怎麼說的。清.沈竹礽在《地理辨正抉要》指出:

  蔣注云:『俗師不得此訣,妄立五行,有從四墓上起天罡,以為放水出煞之用,如何合得卦理?夫收得山來,乃出得煞去,不知一卦作用,山既無從收,一卦不收,諸卦干支又何從流轉九星,求純棄駁,而消水出煞乎?』……夫既不能收山、出煞,則其談八卦,論干支,皆胡言妄說而已。……其實收山、出煞即零、正二字。不知零、正,即不知收、煞。

  由此可見,蔣大鴻當時是知道在坊間所流行的「收山出煞訣」,並在注解時指出「從四墓上起天罡」[ii]為非。沈竹礽更進一步指出「不知零、正,即不知消、煞」。何謂零、正?即零神、正神之謂。如八運以八白為得令、為正神,相對的二黑便為失令、為零神。山飛星之正神要在高山實地,向飛星之正神要在低漥水裏。
  除了沈竹礽以外,溫明遠亦有相同的見解,他在《地理辨正續解》中指出:

  能明玄空翻天干倒於地支之妙,已不易傳,再知收山、出煞之法,大地相逢,自無錯過,而收、出之秘,無非山上水裏,旺衰得宜。若山上排龍,高山實地要得生旺,向上排龍,水口三叉低漥之處,要得生旺。反此,即是收不得山來,出不得煞去也。總之旺氣收入穴中,衰氣出於穴外。

  溫明遠注解中的「高山實地」、「水口三叉」,與沈氏的「零」、「正」,是異曲同工,但又進一步引伸出「旺氣」、「衰氣」。三元九運中,一般都以所在運和未來運為旺,以過去運為衰。山上排龍,若是衰氣上山為得逞,那就必須要將衰氣放入低地,是為出煞;同樣,水裏排龍,衰氣下水亦為得逞,那就必須要將衰氣閣之高地,是為收山。
  縱觀蔣、溫、沈三家的注解,我想不是同出一轍的問題,是於理合不合的問題。不合理的話,早已站不住腳的了。
[i] 注:「倅」有輔助的意思,「虔倅」是指虔州(即今江西境內)副官之類的職位。
[ii] 注:「四墓」即辰、戌、丑、未。「天罡」一般專指「十二辰」中的「辰」,「十二月將」中亦以「辰將」為天罡。然而,「天罡」亦是「斗杓」之別稱,斗杓即北斗七星之玉衡、開陽和搖光。既然北斗七星為天帝的座車,御駕四方,則斗杓所指之處,亦因時不同。

Sunday, May 18, 2008

三吉五吉



  「沈氏玄空學精研班」於三月二十九日開鑼了。我刻意用了楊筠松《青囊奧語》作為給學員們對「研習班」的回顧,再次提到了說五星,方圓尖秀要分明」句,這句話本來說的是山的形態。沈竹礽在《地理辨正抉要》中的注解為:

  「方指土言,圓指金言,尖指木言,秀指水言。五星中不言火者,因火須在發脈處,穴上見之即作凶論。形局雖如是,然仍以玄空山水兩盤,察其飛星若何,然後能定生剋也。姜注拘泥山龍形體,失之甚矣。」
  《地理辨正抉要》是沈竹礽就明末清初蔣大鴻《地理辨正》一書中所輯錄唐.楊筠松《都天寶照經》、《青囊奧語》、《天玉經》和五代後梁.曾文辿《青囊序》的注解。上述的都是研習三元玄空風水不可不讀的文章,一方面是楊、曾二人對風水理論的論述,另一方面得蔣大鴻承先啟後地披露、沈竹礽進一步的大膽揭秘,好讓我們能容易明白和發展三元玄空風水理論,都是功德不少。作為題外話,這裏有兩個爭議的地方:
一、 有很多人將「辿」誤作「遄」,甚至誤以為「迪」。查《江西通志.方技》載有:「曾文辿,雩都崇賢裏人。師事楊筠松,凡天文讖緯、黃庭內景之書,靡不根究,尤精地理。梁貞明間,至袁州萬載,愛西山之勝,謂其徒曰:『死葬我於此。』卒。如其言。後其徒忽見於豫章,歸啟其棺,無有也。」此外,《四庫全書》中在《青囊序》和《青囊奧語》的「提要」中有:「臣等謹案《青囊序》一卷、《青囊奧語》一卷。《青囊奧語》舊本題唐.楊筠松撰,其《序》則題筠松弟子曾文辿所作。相傳文辿贛水人,其父求已,先奔江南節制李司空,辟行南康軍事。文辿因得筠松之術,後傳於陳摶,是書即其所授師説也。」文中「陳摶」,字圖南,宋太宗初年,賜號「希夷先生」。二者都以文辿為曾的名字。
二、 很多人都將《青囊序》排在《青囊奧語》之前,給人一個錯覺,以為前者是後者的「序言」。其實,《青囊序》是《青囊奧語》的引伸,比《青囊奧語》還要長,就算不論傳承,按著作年代的話,也應該排在《青囊奧語》之後。
所謂「山形在地星在天」,天上有星,地上感其氣而有峰,所以楊筠松在《撼龍經》中稱之為「星峰」。沈氏以「土方、金圓、木尖、秀水」來形容四種不同山的形態,而只是以「火須在發脈處」來描述火形的山體。沈氏對山形的描述沒有錯,只是太側重理氣,很容易給人家誤解他只懂理氣,不懂巒頭。須知巒頭不真,理氣無用,三元玄空講求巒頭與元遠的配合,二者不可或缺。在注解《都天寶照經.下篇》時,沈竹礽充分表現了對巒頭的認識。然而,《都天寶照經》不完全是一本講巒頭的書。到這裏,也許讀者會問,文章的題目不是說三吉、五吉嗎?為什麼轉到講巒頭呢?

  楊筠松有關巒頭的著作,流傳到今天的有《撼龍經》和《疑龍經》。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的版本比較零亂,反而不及廖平注解的版本來得有條理。據臺灣鐘義明《中國堪輿名人小傳記》載:「廖平,字秀平,生於清咸豐二年,光緒六年進士,曾任成都國學院院長。」《撼龍經》中講到垣局、星峰、剝換、來脈和羅城等不同方面的巒頭知識,其中提到貪狼峰,有這樣的介紹:  「貪狼自有十二樣,尖圓平直小為上;欹斜側石倒破空,禍福輕重自不同。」而且進一步說明「平地卓然頓起筍,此是尖貪本來性。圓無傾斜四面同,平若臥蠶在高嶺。直如決脊引繩來,小似筆頭插高頂。五者方為貪正形,吉凶禍福要詳明。欹是崩崖破是坼,斜是邊有邊不同。側是面尖身直去,空是巖穴多玲瓏。倒是飛峯偏不正,七者未是貪狼龍。」原來貪狼十二形中,尖圓平直小為吉形,其中尤以竹筍般挺秀的山峰為貪狼的正形。這種形態的山峰,楊公定義為木形的山峰,所以有「貪狼木」的稱謂,但並不等於九星中貪狼的五行屬性為木;同時,楊公以北斗七星(即大熊座)「斗魁」中的第一星「天樞」為對應星。這也就是沈氏「尖指木言」的由來。
  《撼龍經》中有關巨門的描述如下:「巨門星峰覆鐘釜,鐘釜之分有何故。鐘高釜矮事不同,高即為巨矮為輔。二者雖然皆吉星,大小不容有差互。巨門端嚴富貴牢,賦弼隨龍厚薄助。」鐘的頂部和釜的底部都是有規律的圓形,故峰頂圓形的星峰為巨門峰。文中「高即為巨矮為輔」只是說明高的、像鐘的挺秀山峰是巨門峰,矮的、像釜的是別的主峰的輔弼,不能說是左輔峰的主形。楊公定義這種形態的山峰為金形的山峰,所以有「巨門金」的稱謂;同時,楊公以北斗七星「斗魁」中的第二星「天璇」為對應星。所以,沈氏所指的「圓指金言」實指巨門峰。
《撼龍經》中提到武曲的有:「武曲尊星性端莊,纔離祖宗即高昂。星峰自與眾星別,不尖不圓其體方。」文中「高昂」亦是指挺秀,峰頂方形是武曲的主形。楊公定義這種形態的山峰為土形的山峰,所以有「武曲土」的稱謂;同時,楊公以北斗七星「斗杓」中第二星(即北斗七星的第六星)「開陽」為對應星。所以,沈氏所指的「方指土言」實指武曲峰。
  沈氏「秀指水言」的說法不是太妥當。若以水論,《撼龍經》在介紹文曲峰時指出:「文曲正形似蛇行,此星柔順最高情。若作邪淫為撒網,形神恰似死鱔樣。」楊公定義峰頂為蛇形的山峰為水形的山峰,故有「文曲水」的稱謂;同時,楊公以北斗七星「斗魁」中的第四星「天權」為對應星。然而,文曲並非吉星。
  此外,《撼龍經》以「祿存土」、「廉貞火」、「破軍金」來定義不同形態的山峰,其中「祿存上形如頓鼓,下生有腳如瓜瓠」,「廉貞如何號獨火,此星得形最高大。高山頂上生嵯峨。傘摺犁頭裂絲破」和「破軍星峰如走旗,前頭高卓尾後低。兩傍失險落坑陷,壁立側裂形傾欹。」沈氏指出「火須在發脈處」一點兒也沒錯,因為山龍發脈的地方多是雄偉的崇山峻嶺,而這類山勢一般都是火形的廉貞峰,故有廉貞不作穴的說法,言其凶也。除非廉貞出脈,變而為貪狼、巨門或武曲等挺秀的山峰,始可作吉論。正所謂「廉貞一變貪巨武,文武全才登宰輔。廉貞不作變換星,子身亂倫弒君父。」
  楊公既以北斗七星分別對應貪狼、巨門、祿存、文曲、廉貞、武曲和破軍,又以北斗七星旁的左輔星和右弼星來表示另外兩種山形。左輔星常見而右弼星不常見。左輔的星峰和武曲的星峰相似,「武曲兩旁必生輔,不似他星變形去。左輔自有左輔形,方峰之下如卓斧。」故左輔亦以方為主形,而右則無正形。
  由於挺秀的山峰多為貪狼、巨門和武曲,故楊公以此為「三吉」,而陪伴這三吉的多有輔弼,所以貪巨武連同輔弼便合稱「五吉」。至於祿存、文曲和破軍一般都凶形惡煞,故連同不作穴的廉貞合稱為「四凶」。然而,這是針對山的形態而言,並不是目下坊間所套用的如以蔡岷山為代表的廣東派玄空的「排龍訣」。其口訣云:

龍對山山起破軍,破軍順逆兩頭分。右廉破武貪狼位,疊疊挨加破左文。
破巨祿存星十二,七凶五吉定乾坤。支兼幹出真龍貴,須從入首認其真。

  各地地形不同,錯綜複雜,不辨來龍出脈,又怎能認定向首破軍兩旁的就一定是右弼和祿存呢?以壬龍為例,圖示如下。


  「說五星,方圓尖秀要分明」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要清楚辨別星峰的形態,入首以挺秀的尖(貪)、圓(巨)和方(武)等吉地立穴,這才符合楊公在《撼龍經》裏所提及的三吉、五吉。

  理氣中的九星也是以貪、巨、祿、文、廉、武、破、輔、弼為名,在某種程度上說,與巒頭中的九星峰沒有什麼直接的關連。理氣上的九星,實際上是《洛書》九宮的應用,分別為坎水、坤土、震木、巽木、中土、乾金、兌金、艮土和離火。既然沒有直接的關連的話,那麼為什麼坊間還以貪(一)巨(二)武(六)三吉為用呢?
  這要從後天八卦說起。沈竹礽在《沈氏玄空學.論羅經》中答曾廉泉三易之用一節中說:「《易》之用在後天,關鍵在二、八易位。」如果將《洛書》九宮稍為整理一下,不難看到二、八易位的意思。
  二、八易位之後,艮八變為二,坎仍為一,乾礽為六。艮、坎、乾分別代表北方的三個方向,由原來的三白變成為貪巨武,與奇門應用中的艮方生門、坎方休門和乾方開門,合稱「三吉門」不約而同。然而氣有旺衰之時,總不能永遠都是吉、或永遠都是凶。

Sunday, March 30, 2008

中州派玄空學安星訣之我見


  「沈氏玄空學研習班」舉辦的目的是以《沈氏玄空學》一書為藍本,探索一下三元玄空風水的秘奧,根本沒想到要比較各家風水的異同,也沒有遑論各家得失的打算。當然,《沈氏玄空學》中的理論,不一定就是三元玄空風水的全部,但起碼在它以前,沒有一本書能那麼大膽地披露三元玄空不傳的奧秘。
  上一回上課,講到八宅風水,也只是偶然提起,可這一回卻是學生的提問,我只好按我所知道的,傾囊相授了。這一趟學生問的是:《沈氏玄空學》中二十四山下都有「替卦」,而中州派玄空卻說只用十三「替星」,究竟是什麼一回事?

起星、替卦、替星
  「起星」、「替卦」、「替星」,名稱雖然不同,但都是取「兼向」時的稱謂。什麼是「兼向」?原來坐向有「正向」、「兼向」之分,一般取坐向,都以正向為依歸;然而,由於山形水勢、元運理氣等關係,有一些坐向難免出現缺陷,那就不得不採取補救的辦法,其中一個辦法,就是取兼向。
  顧名思義,「兼」是「兼及」的意思。以圓周為三百六十度算,二十四山平分,一山有十五度;以一山的中線計,左右各七點五度,當坐向偏離中線而靠近鄰近的一山時,為之兼向。

兼向的來由
  除了八宅風水以外,我相信沒有一家一派不以楊筠松為風水宗師。楊筠松(有說生於公元八三四年,卒於公元九○○年)應該是唐僖宗(公元八七四年至公元八八八年)年代人士,雖然在他以前,有魏管輅、晉郭璞,甚至唐一行僧、丘延翰、司馬頭陀等人,但(相傳)自出大內、竄逃到山西授徒相地、致使風水學得以流入民間的,就只有是他。
他在《青囊奧語》中開宗明義地說:「坤壬乙,巨門從頭出。艮丙辛,位位是破軍。巽辰亥儘是武曲位,甲癸申,貪狼一路行。」這就是俗稱的「坤壬乙訣」。要不是明末清初蔣大鴻在回答弟子姜垚時指出:「兼則宜用『坤壬乙訣』,不兼下卦可耳。」(見姜垚《隨師從筆》)我相信這幾句綱領性的口訣就根本不可能為後人所能猜透。然而,楊筠松只記下十二山,另外的十二山根本不提,結果導致不同的猜測,出現很多不同的版本。今天三元玄空所採取的版本,是蔣大鴻傳授給姜垚「子癸並甲申」挨星口訣(見圖一)二十八句:
  子癸並甲申,貪狼一路行;壬卯乙未坤,五位為巨門。
  乾亥辰巽巳,連戌武曲名;酉辛丑艮丙,天星說破軍。
  寅午庚丁上,右弼四星臨;本山星作主,翻向逐爻行。
  廉貞歸五位,諸星順逆輪;凶吉隨時轉,貪輔不同論。
  更有先賢訣,空位忌流神;翻向飛臨丙,水口不宜丁。
  運替星不吉,禍起致滅門;運旺星更合,百福又千禎。
  衰旺多憑水,權衡也在星;水兼星共斷,妙用更通靈。

實際的操作
  以八運壬山丙向兼為例。八運運星三碧祿存到離,四綠文曲到坎,倘若是正向的話,應該以山星四入中、向星三入中,順逆挨排後,得出雙星到山一局,並以未為城門;但因為是兼向的原因,山星為四,四即巽,巽之地元龍即辰,辰挨六白武曲,故以六而不以四入中,向星為三,三即震,震地元龍為甲,甲挨一白貪狼,故以一而不以三入中,得出的只是甲方吉水一局。明顯地,這將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佈局。這一例,山、向兩星都有替。
  再以八運艮山坤向兼為例。運星二黑巨門到山,五黃廉貞到向,所謂「廉貞歸五位,諸星順逆輪」,五無替星,以山向之陰陽為陰陽,而山星為二,二即坤,坤之天元龍為坤,坤挨二黑巨門,故仍然以二入中。這一例,向星無替,山星有替等於無替。
  再以八運乾山巽向為例。運星九紫到山,七赤破軍到向。山星為九,九即離,離之天元龍為午,午挨九紫右弼,故仍以九入中;向星為七,七即兌,兌之天元龍為酉,酉挨七赤破軍,故仍以七入中。這一例,山、向都用替,但有替等於無替。

中州派玄空的安星訣
  據王亭之《中州派玄空學》,「安星訣」分「挨星」和「替星」兩訣。挨星,下卦時用;而替星,則兼向時用。其替星口訣為:「替星只用十三星,卻用貪狼配甲申;用替巨門壬卯乙,醜艮丙山替破軍。巽卦三山皆武曲,庚寅右弼兩星臨;陰逆陽順隔一位,是為空位忌流神。」意思是說二十四山中只有壬丑艮寅甲、卯乙辰巽巳、丙申庚十三山可用替,而午丁未坤酉、辛戌乾亥子癸十一山則毋須用替。書中還語重心長地指出:「凡兼線,或用替星。倘出卦兼向則必用替;陽兼陽,陰兼陰不用替;陰陽互兼則必用替矣。沈氏知道兼線用替,唯未知純陰陽相兼在卦內不用替之理,讀沈氏書者志之。」見圖二。

差異在哪里?
  讀者要是仔細比較圖一和圖二,肯定能馬上發現除了空白的地方以外,其他的都是相同的。也許讀者會問,假如都是按照楊公的「坤壬乙訣」,為什麼會出現兩張不同的圖,而且圖二上的坤、辛、癸、丁都沒有列出楊公的替星,圖二是否有錯?
  圖二沒有錯,圖一更沒有錯,因為決定用替或不用替是跟二十四山的陰陽屬性有關(見圖一或圖二,紅字代表陽,黑字代表陰)。楊筠松在《天玉內經》指出「二十四龍管三卦」,指的是一卦中有三山,八卦共二十四山,而二十四山卻又分地元龍(卦)、天元龍(卦)和人元龍(卦)。每一卦中間之一山為天元龍,右首一山為地元龍,左首一山為人元龍,如坎宮壬山為地元龍、子山為天元龍、癸山為人元龍,而且無論是哪一卦,天元龍和人元龍的陰陽屬性都是相同的,故天、人可以互兼(同在一卦內,如子兼癸或癸兼子),而人、地(左邊相鄰的一卦,如癸兼丑或丑兼癸)則為「出卦」,天、地(同在一卦內,如子兼壬或壬兼子)則為「陰陽差錯」,所以就出現了所謂十三卦用替而十一卦不用替的說法。見圖三。其實,哪怕是天、人互兼,也盡可能要一卦純清到底。
  《沈氏玄空學》一書在「論起星」時,特別強調替卦是為了補救之用,而且以向首為主,而且也列舉了十三字用替和有十一字不能用替之別。我相信有詳細閱讀《沈氏玄空學》的讀者,都應該知道。

Wednesday, February 20, 2008

八宅風水之東西四命

  上週六,在「沈氏玄空學研習班」還沒有開始的時候,我和學員閒聊有關八宅風水的問題。我對八宅風水沒有深刻的研究,單見淺聞,實在沒資格討論八宅風水,況且不應該把兩個不同的體系的風水理論同時討論。不竟還是簡單地談了一下東、西四宅和東、西四命的問題。
  我對八宅風水的認識,來自《金光斗臨經》,據書中署名「江蘇金文鎔即釋續圖識」的「前言」,指出該書是明.應天巡撫周繼撰寫。《明史》中的確有「應天巡撫周繼」的記載,而且《明史.藝文志》「五行類」凡一百四部八百六十一卷中有「周繼《陽宅真訣》二卷」的書目記錄。至於是否同一人、用一部書就不得而知了。「前言」記於「乾隆己亥秋七月既望」,「乾隆己亥」是乾隆四十四年的紀年,即公元一七七九年,所以《金光斗臨經》的「即釋續圖識」應該是乾隆四十四年成書。

何謂東、西四宅?
  《金光斗臨經》「總斷八宅」一節中指出:「按八宅之說,從太、少四象分來。二太生者為西四宅卦,二少生者為東四宅卦,而以後天八卦方位分用。此乃有源有本,確然可信也。其以《延年歌》,止有生氣、延年、天醫、絕命、五鬼、六煞、禍害,以及本卦伏位。其八星配八支也。至於貪、巨、祿、文、廉、武、破、輔、弼之九星,乃另是一說,或可附於紫白九宮。而以之混入遊年八宅,則不可論。世皆習而不察,特為正之。」先不討論文中之《延年歌》和「紫白九宮」之說,從「二太生者為西四宅卦,二少生者為東四宅卦」二句,就已經很清楚地說明太陽、太陰所生者,如乾☰、坤☷、艮☶、兌☱,為西四宅卦,少陽、少陰所生者,如坎☵、離☲、震☳、巽☴,為東四宅卦,所以要定出東、西四宅,不是怎麼困難的事。然而,要定出東、西四命,就得運用年紫白圖了。

東、西四命
  既然東、西四宅以二太、二少來區分,則東、西四命亦應該相同。以後天八卦為用,當人命卦落坎、離、震、巽四卦,便是東四命,落在乾、坤、艮、兌四卦,則是西四命。《金光斗臨經》「男女生命」一節中指出:「坎、離、震、巽,為東四宅,而男女命以三元起例,吊至此四宮者,為東命。乾、坤、艮、兌,為西四宅,而男女命以三元起例,吊至此四宮者,為西命。」這也清楚明白。問題是什麼是人命卦,什麼叫「三元起例」。

三元起例
  三元指上、中、下三元,各主六十年,以應六十甲子,三元共一百八十年。《沈氏玄空學》一書中,附有「年紫白九星入中表」(見表一),以甲子年一白入中,乙丑年九紫入中,丙寅年以八白入中,其餘依此類推。

  《金光斗臨經》繼續指出:「男之上元甲子起坎,中元甲子起巽,下元甲子起兌。自坎轉離、轉艮、轉兌、轉乾、轉中、轉巽、轉震、轉坤,而逆行,得中宮則寄坤。女之上元甲子起中宮,中元甲子起坤,下元甲子起艮,自中至乾、至兌、至艮、至離、至坎、至坤、至震、至巽,而順行,得中宮則寄艮。」用簡單的口訣,可以說成「男起一四七逆行,女起五二八順行」。
  「三元起例」與「年紫白九星入中」相似,不同的是男命上元以坎一宮起甲子,則乙丑在離九宮,丙寅在艮八宮,其餘依此類推;當排至中年甲子年的時候,變為巽四宮起甲子,則乙丑在震三宮,丙寅在坤二宮,餘類推之。《沈氏玄空學》另附有年紫白圖三張,分別表上元、中元和下元。僅附上「下元六十甲子年紫白圖」(見圖一),以茲參考。

  以公元一九八七年乾造為例。公元一九八七年,歲次丁卯,屬下元七運,按「三元起例」,男命下元兌宮起甲子逆行,則排至丁卯時,落巽四宮,則該乾造屬東四命。
  若以公元一九九一年坤造為例。公元一九九一年,歲次辛未,仍屬下元七運,按「三元起例」,女命下元艮宮起甲子順行,則辛未到乾六宮,故此坤造屬西四命。
六十甲子年紫白圖的應用,由來已久,「數理奇門」中的「年家奇門」也是用同一個起例,與曆法吻合。
  坊間有以生年各位數相加,其和如非個位數時,再將各位數相加,以最後得出個位元數為目標,然後男命以十一減,女命則以四加。按此法,上例男造為1 + 9 + 8 + 7 = 25,再2 + 5 = 7,然後11 – 7 = 4,即巽四宮;而上例坤造則為1 + 9 + 9 + 1 = 20,再2 + 0 = 2,然後4 + 2 = 6,即乾六宮;所得出的結果與上面的結果完全相同。
  讀者也許會覺得很訝異,其實這些只是數學上的一些小巧妙而已,因為任何一個數除以九,其餘數總是等於通過上述方法所得出的個位數。不信,就以1991為例,除以9,餘數仍然是2,與上面得出最後的個位數相同。
  原因很簡單,三元起例其實是六十甲子與洛書九宮的應用,用中國剩餘定理(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)來說,是以九為模數(Mode Number),而1991可以寫成為
      1000 x 1 + 100 x 9 + 10 x 9 + 1
  任何年都可以用下面的表達式代替:
1000x + 100y +10z + w
      式中x為千位數,y為百位數,z為十位數,w為個位數。
  不管x + y + z + w是個位數、抑或是二位數字,都可以得出同一個結果,即:
1000x + 100y + 10z + w - 4 ≡ p ( mod 9 )
x + y + z + w – 4 ≡ p ( mod 9 )
式中減四的原因,是因為公元四年是甲子年。
  男命用逆,上元從坎一到中元巽四,經過九、八、七、六、五共七個數;而中元巽四到下元兌七,亦經過七個數;所以上式可修正為:
1000x + 100y + 10z + w - 4 ≡ 7 - p ( mod 9 )
x + y + z + w – 4 ≡ 7 – p ( mod 9 )
解之得: 11 – ( x + y + z + w ) ≡ p ( mod 9 )
  女命用順,且上元中宮起甲子,從上元中五到中元坤二,經過六、七、八、九、一共七個數;而中元坤二到下元艮八,亦經過七個數;則上面的公式又可以修改為:
5 + 1000x + 100y + 10z + w - 4 ≡ p + 7 - 1 ( mod 9 )
5 + x + y + z + w – 4 ≡ p + 7 - 1 ( mod 9 )
x + y + z + w + 1 = p + 6 + 9m
x + y + z + w + 1 = p - 3 + 9 ( m + 1 )
解之得: 4 + ( x + y + z + w ) ≡ p ( mod 9 )

噫!中國術數可其妙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