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10, 2008

三合水法


向地震死難者致哀

  汶川、青川、都江堰等,本來在川北不為人知的地方,一個下午間變為全球的焦點,觸動了全球華人的心。「五.一二」汶川大地震,摧毀了多少家庭,奪取恐怕要超過八萬多條生命,喪親災民的悲痛,可想而知。歎天災難料之無奈!高興的是全國上下一心地救災,誓將破碎的家園重建。接著的暴雨,也苦了各地的老百姓,但相比之下,暴雨成災,不多不少是人為的,誰叫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勢頭下,不好好的治理河道呢?無論如何,地震災區的重建才是當務之急。
  地震之後,都有種種不同的說法,比方說,為什麼沒有地震預報?是否奧運傳遞聖火當前,政府不想節外生枝,以至沒有預報?更有人將「一.二五」、「三.一四」,「五.一二」等跟「八」字有關的數字連在一起,連同網上有關奧運五福娃的預言,把八月八日準備開幕的奧運會,說得將面臨一場浩劫似的,簡直是無謂之至。研習術數,也要實事求是,作無謂的揣測,弄得人心惶惶,於事無補。

三合
  除了要比較各種不同風水理論的差異外,我實在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三合玄空風水上,但為了回答重慶讀者劉君來電查詢有關三合消水和納水的問題,我還是借《風水天地》一隅之地,借題發揮一下。
  稱為三合玄空,因為它也是宗楊公為祖,只是演繹不同,所引伸出的風水理論、歌訣等,亦有蠻大的差異,甚至可以說截然不同。至於是否楊公原意,先不在這裏討論。

  一般的三合羅盤上都有正針和縫針兩層,有稱為地盤和天盤。聚賢館的「三元三合實戰混合盤」則在正針和縫針之間,加上了中針一層,而在正針和縫針層下,各有一百二十龍分金。三合家以正針格龍定向,中針撥砂,縫針納水。
  既然是問水的問題,而唐.曾文辿《青囊序》有:水交三八要相過」,水與向有著微妙的關系,那麼我們先集中看正針和縫針。曾文辿是楊公的徒弟這一點,應該不會有人有異議。
  正針和縫針上,同樣都有由八干四維十二支所組成的二十四山,每山十五度,然而,縫針與正針錯開,猶如縫針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七度半,如圖一所示。


  假如坐向(正針)是正子山午向的話,即子午的正中央,那麼從圖上可見縫針必定是騎線,故此三合家取坐向,斷無正向之理,而所取的坐向多為兼向(以正針而言)。同理,縫針中每山的正中央,在正針中亦必然為騎線。
  同樣的八干四維十二支,同樣的二十四山,但由於對《青囊序》中「二十四山雙雙起」不同的理解,卻引伸出後世如三合家的「雙山三合」的處理辦法。「雙山」指壬子、癸丑、艮寅、甲卯、乙辰、巽巳、丙午、丁未、坤申、庚酉、辛戌、乾亥,配以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,如壬子同宮、癸丑同宮等。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指長生、沐浴、冠帶、臨官、帝旺、衰、病、死、墓、絕、胎、養。顧名思義,長生、臨官、帝旺為旺,衰、病、死、絕為衰。「三合」亦源於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中長生、帝旺和墓的組合,而「雙山三合長生水法」,亦以來水取旺、去水取衰為主要的依據。總之,以從旺方來水、衰方去水為大吉。

三合水法
  由於是三合的緣故,從而有木局、火局、金局和水局共四局。以天干而言,木、火、金、水有陰陽之屬,如甲、丙、庚、壬為陽,乙、丁、辛、癸為陰;又陽之所生為陰之所死,陰之所生亦為陽之所死,所以共有八局。
甲木局:亥、卯、未 癸水局:卯、亥、未
丙火局:寅、午、戌 乙木局:午、寅、戌
庚金局:巳、酉、丑 丁火局:酉、巳、丑
壬水局:申、子、辰 辛金局:子、申、辰
  同樣是亥、卯、未,不論次序,可以是甲木局,也可以是癸水局,一陽一陰,截然不同。由於「雙山」的關係,亥、卯、未有乾、甲、丁相隨,寅、午、戌有艮、丙、辛相隨,巳、酉、丑有巽、庚、癸相隨,而申、子、辰則有坤、壬、乙相隨,所以同樣是「艮寅」來龍,可以立陽火局,也可以立陰木局,取向要視符水口而定。見圖二及圖三。

  陽順陰逆,從圖二及圖三中可見,陽局的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,陰局的則按逆時針旋轉。無論是哪一山取旺向,必以左水倒右取陽局、右水倒左取陰局,來營造一個旺方來水、衰方去水的大吉之局。既然是縫針納水,從圖二和圖三中亦可看到,「五行生旺十二宮」是以縫針的雙山為准。




  劉君的問題不在這裏,而是在問:「水從天盤的巽、丙方來,從天盤的辛方出水,立壬山丙向兼子午來消納水神,是用地盤立壬山丙向兼子午來消納水神?還是用天盤立壬山丙向兼子午來消納水神?」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,我想劉君應該能自己找出答案。



城門訣
  前面提到的「水交三八要相過」,是「三元玄空」中「城門訣」的要旨,但它有兩個含義:
一、 三為震、八為艮,無論哪一個是向首,另一個必定在旁邊,意思是以向首之兩旁論城門,而只是用「三八」以示其餘。
二、 《河圖》「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」,「三」與「八」是生、成的關係,進而引伸為「合」的關係。以有合為正城門(又稱正馬)。
  以前面壬山丙向為例,中元五運、下元七運、九運,城門在辰、未,以辰方為正;上元三運、中運六運,城門在辰;上元二運、下元八運,城門在未;上元一運、中元四運則無城門可用。無論是哪一個元運,總以向首(離之丙)的兩旁為主(巽之辰、坤之未),這是紫白九星運用的結果,以城門方有水放光為吉。
  反觀三合水法,無論是左水倒右、或右水倒左,仍然是以在向首兩旁,只是與元運無關。既然是這樣,那麼三合玄空為什麼也談三元九運呢?

收山出煞

理氣天書
  《天玉經》一書,舊本題楊筠松撰,但書出宋代,相傳宋.吳克誠得異人傳授此經,惟克誠早逝,子景鸞盡得其藏書。及長,從學於陳摶,景鸞承其指授,於宋仁宗慶曆年間(公元一○四一年至公元一○四八年),應薦入都,授司天監正。以論牛頭山山陵事下獄,遇赦後佯狂,削髪於天門西岸白雲山洞。宋英宗治平(公元一○六四年至公元一○六七年)初,遺書與女而終。女即䖍倅[i]張道明之妻,以其書授廖瑀。以上是取材自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。言下之意,有懷疑《天玉經》為偽託,借風水祖師爺楊筠松的名義而已。
先不懷疑真偽,《天玉經》篇首中語出驚人,所謂:

江東一卦從來吉,八神四個一。
江西一卦排龍位,八神四個二。
南北八神共一卦,端的應無差。

  寥寥數語,玄妙得簡直像猜謎一樣,自從明末清初蔣大鴻錄於《地理辨正》後,注釋凡數十家。難怪《天玉經》篇尾更重言其玄妙之處:

世人不知天機秘,洩破有何益。汝今傳得地中仙,玄空妙難言。
翻天倒地更玄玄,大卦不易傳。更有收山出煞訣,亦兼為汝説。
相逢大地能幾人,箇箇是知心。若還求地不種德,隱口深藏舌。

  從字面上去看,言玄空之妙,難以言傳,最後更千萬吩咐,倘若遇上「不種德」之人,無論是學風水的徒弟、或只貪求一塊吉地之人,寧可深藏不語,免得有心術不正之人,妄用風水伎倆直接或間接害人云云。不愧被溺稱為「楊救貪」。

明知故犯
  然而,諷刺的是,楊公卻因此而身亡。據坊間的記載:

  公因術精,名馳寰宇,處之盧王諱光稠,慕而請見,談論天文地理,無不透徹。盧父母未葬,求公指點山水來龍,公慨然允諾,扦在萬安。公云:『此地當出九五之尊。』盧正謀不軌,甚合其意。一日,盧偶問公:『此處還有出天子之地否?』公曰:『有一十八灘,灘灘皆出天子。』盧恐他姓得之,藏毒害公。楊公病還三僚,舟至雩都韓信峽溪口壩,是夕,公已仙逝,葬「拾此玉」,至今名為楊公峽。公年六十七,歿於唐光化三年庚申歲二月初九日戌時。

  「光化」是唐昭宗的年號,「唐光化三年」即公元九○○年,「二月初九日戌時」即己卯月丁卯日庚戌時。享年六十七歲。
  「盧王諱光稠」是指盧光稠。唐末朝廷積弱,盧光稠與譚全播聚兵為盜,逆反於南方,故自以王相稱。
  「萬安」屬江南東道。唐玄宗開元十一年(公元七二三年)分全國行政區為十五道。江南東道治今之江蘇、安徽境內長江以南,及浙江和福建等地。
  「雩都」屬江南西道。江南西道治今之安徽省長江以南西部、湖北省長江以南東部、及湖南東部之地。「韓信峽」實是「寒信峽」的訛誤。「寒信峽」在雩都縣東北六十里,與車頭嶂臨江對峙,每歲峽中先寒,故名為是寒信峽。

收山出煞
  《天玉經》篇尾中有極具爭議的一句,就是「更有收山出煞訣」。看上去好像是有一首歌訣叫「收山出煞訣」,但實際上,別說《天玉經》全文,就連與《天玉經》一樣,專門講理氣的《青囊奧語》,也沒有提到應該是如何個「收山出煞」法,所以有心人便說這是不傳之秘,只有世代師徒口授,因此就算如蔣大鴻般聰明,也無法洞晰「收山出煞」之奧。坊間流行的收山出煞訣如下:

四墓乙辛丁癸山,坤艮寅申子午間。
出煞山頭一十四,總宜傾卸不宜攔。
餘外十山為收歛,須將生氣密牢關。

  歌訣的前兩句已經說明了何謂「出煞」,從而推之,「收山」可知。出煞的坐向「總宜傾卸不宜攔」,相反地,收山的坐向卻宜「收斂」。「傾卸」指佈局要寬闊開陽,而「收斂」則指遮罩收藏。莫說是否真的有「收山出煞訣」,哪怕真的有「收山出煞訣」,這一首歌訣也不見得就是唯一的「收山出煞訣」。

  既然蔣大鴻將《天玉經》錄入《地理辨正》中,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蔣大鴻是怎麼說的。清.沈竹礽在《地理辨正抉要》指出:

  蔣注云:『俗師不得此訣,妄立五行,有從四墓上起天罡,以為放水出煞之用,如何合得卦理?夫收得山來,乃出得煞去,不知一卦作用,山既無從收,一卦不收,諸卦干支又何從流轉九星,求純棄駁,而消水出煞乎?』……夫既不能收山、出煞,則其談八卦,論干支,皆胡言妄說而已。……其實收山、出煞即零、正二字。不知零、正,即不知收、煞。

  由此可見,蔣大鴻當時是知道在坊間所流行的「收山出煞訣」,並在注解時指出「從四墓上起天罡」[ii]為非。沈竹礽更進一步指出「不知零、正,即不知消、煞」。何謂零、正?即零神、正神之謂。如八運以八白為得令、為正神,相對的二黑便為失令、為零神。山飛星之正神要在高山實地,向飛星之正神要在低漥水裏。
  除了沈竹礽以外,溫明遠亦有相同的見解,他在《地理辨正續解》中指出:

  能明玄空翻天干倒於地支之妙,已不易傳,再知收山、出煞之法,大地相逢,自無錯過,而收、出之秘,無非山上水裏,旺衰得宜。若山上排龍,高山實地要得生旺,向上排龍,水口三叉低漥之處,要得生旺。反此,即是收不得山來,出不得煞去也。總之旺氣收入穴中,衰氣出於穴外。

  溫明遠注解中的「高山實地」、「水口三叉」,與沈氏的「零」、「正」,是異曲同工,但又進一步引伸出「旺氣」、「衰氣」。三元九運中,一般都以所在運和未來運為旺,以過去運為衰。山上排龍,若是衰氣上山為得逞,那就必須要將衰氣放入低地,是為出煞;同樣,水裏排龍,衰氣下水亦為得逞,那就必須要將衰氣閣之高地,是為收山。
  縱觀蔣、溫、沈三家的注解,我想不是同出一轍的問題,是於理合不合的問題。不合理的話,早已站不住腳的了。
[i] 注:「倅」有輔助的意思,「虔倅」是指虔州(即今江西境內)副官之類的職位。
[ii] 注:「四墓」即辰、戌、丑、未。「天罡」一般專指「十二辰」中的「辰」,「十二月將」中亦以「辰將」為天罡。然而,「天罡」亦是「斗杓」之別稱,斗杓即北斗七星之玉衡、開陽和搖光。既然北斗七星為天帝的座車,御駕四方,則斗杓所指之處,亦因時不同。